赤水河流域治理初见成效。
目前,工作组正在探索整合昭通东莞两地资源,协调云南省和广东省大型物流企业,探索构建以物流大企业为核心的物流企业体系。探索打通昭通—东莞—珠三角的快速便捷物流通道以及昭通—东南亚出口通关及物流运输通道,逐步推动货运物流短板转变成潜力板。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脱贫致富最直接、最快的渠道。近年来,东莞在原有的帮扶基础上,着力带动昭通走出了一条电子产业集群移植为西部经济造血的创新路径,通过三部曲移植电子产业集群。2017年至2020年,东莞投入专项职业教育资金总额2.98亿元,累计减免了昭通学生学费、住宿费4300万元。发放交通生活补助990万元。东莞不断创新推动帮扶工作实现四个转变,全力推动扶贫协作向深层次挺进,提高扶贫协作水平和质量。
帮扶昭通的过程中,东莞在做好劳务输出、解决贫困人口就业的同时,还探索打造劳务输出+村企结对+人才培育+精英回流昭莞劳务人才双向协作新机制,重点关注、服务和培训昭通籍在粤务工优秀员工,助力提升就业创业技能,引导他们回乡就业创业。而医疗事业也仅是东莞近年来在帮扶昭通的过程中从原来更多注重扶贫,转变为在巩固脱贫成果、攻克最后一个贫困堡垒的基础上,全力推动协作向深层次推进,提高协作水平和质量的一个缩影。昭通市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脱贫攻坚四篇文章和夺取全面胜利五大战役之一来聚力攻坚,按照近抓外出就业为主、远抓产业培育支撑工作思路,细化网格到村到组,强化政策支撑,精准分类施策,以点对点组织化输出破解疫情期间复工返岗难题,坚持外输内转并重,推动实现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从自发的、无序的、低层次的向有计划、有组织、有保障的高质量就业转变。
大家普遍表示,昭阳区和鲁甸县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中做了大量的工作,真正实现了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的目标要求,在搬迁安置工作和社区管理方面有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将把昭通的先进经验带回当地进行推广。据悉,安置区建档立卡贫困搬迁群众有劳动力15355人,已就业14588人,就业率95%。杨亚林参加第一调研组调研,并向大家详细介绍了相关工作情况。4个调研组采取交叉调研的方式,进社区、入车间,先后到昭阳区靖安安置区、红路安置区,鲁甸县卯家湾安置区,以及昭通市市民之家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等地,就昭通市就业服务管理保障、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稳就业等方面工作情况开展实地调研。
同时,有效整合各类资源,科学设置1457个公益公服岗位,确保每户搬迁群众至少有1人就业。目前,全市305.2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0.11万人,就业率81.9%,居全省第一。
据悉,昭通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设立就业创业服务区、社会保险服务区两大功能区,开放服务窗口22个,整体进驻8个科室、9家下属单位158人,168项业务全部进驻大厅办理,其中最多跑一次事项为151项,达90%,是人社部指定的人社服务快办行动部级联系点。目前,红路安置区有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1343人,已就业11138人,就业率达98%。走进扶贫车间,实地了解了安置区搬迁群众就业保障情况,对昭通市在脱贫攻坚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化危为机、大力推进劳动力转移就业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安置区通过组织专车、专列,点对点对外输出就业,依托产业扶贫园、扶贫车间、产业基地、商业配套设施、开发公益岗位等,多渠道助推劳动力转移就业。
为拓宽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让搬迁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昭通市委书记杨亚林,市委副书记、市长郭大进,市委常委、昭阳区委书记江先奎,市委常委、副市长李来幸,副市长田渊等分别参加各组调研。同时,保留原经办渠道不变,企业和群众根据个人习惯,自主决择,不强制要求打包,实现了20个事项提速50%以上。在这里,调研组先后到规划展示厅、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管理服务中心、三江科技公司、立时电子公司,听取了安置区易地扶贫搬迁、就业保障等方面情况介绍。
走进昭通市市民之家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调研组一行先后到就业创业、社会保险等服务窗口,详细了解相关业务办理流程及疫情形势下的稳就业工作情况。12月15日下午,参加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的代表分为4个组,分别到昭阳区、鲁甸县开展实地调研。
为强化产业就业支撑,安置区通过抓实就业帮扶、强化农业产业配套,依托安置区扶贫车间、商铺及美食广场走廊和儿童乐园创业项目,有效带动有就业、创业意愿的搬迁劳动力实现就业和自主创业。(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单虹 谭光吉 申正勇 单娟 文/图)。
按照分类设置的方式,昭通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将企业和群众眼里的10个一件事进行打包办,由企业自由选择相关场景中的办理事项,自由组合,向场景办件窗口提交一套材料,一次办理。参加实地调研的领导走进红路安置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大厅,通过观看汇报片、听取情况介绍、查看管理系统和台账等形式,实地了解了红路安置区就业、就医、就学等情况,并对该社区为精准服务搬迁群众建立的社区党总支+片区长+楼栋长+党员+住户的五级网格化服务体系表示肯定据了解,万物生主要从事土鸡养殖、屠宰深加工及农特产品销售。2022年到2023年积极培育企业精神,力争主营业务收入翻番,分别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打造进入资本市场的基石。2025年实现销售收入过10亿,力争成为彝良第一家农业上市企业。值得一提的是,该厂生产的鸡肉酱、辣子鸡以及所使用的配料花椒、生姜、辣子、菜籽油等,源自彝良,将辐射带动彝良15个乡镇生态土鸡林下养殖产业发展,让2万户7万人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
力争通过5年发展,打造成彝良首家农业上市企业……12月16日,昭通市众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俗称万物生)举行食品厂开业暨招商大会,这是当天的成绩单和该公司的5年规划。万物生食品厂自2019年11月建厂试运营以来,已经发展为云南目前规模较大、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活禽屠宰厂,采用全自动化流水线屠宰加超声波排酸,年生鲜土鸡加工产能可达1000万羽,每年销售生鲜土鸡400万只,可实现产值3.8亿元。
打造1500家全国直营店,销售昭通农特产品。该公司制定了5年发展计划:2021年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完成股份制改革,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以上。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永刚 文/图)。通过5年的发展,该公司旗下拥有彝良县万物生养殖专业合作社、万物生山庄、彝良县景探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万物生屠宰厂、万物生深加工厂、广东山里农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昆明农特产品体验运营中心等实体,已带动2182户老百姓参与就业和脱贫。
我们都是彝良儿女,有着一路的青春与热血,所以我们最该感恩的就是脚下这片土地。招商大会当天,来自昆明、昭通、广州以及上海、北京、四川、贵州等地29家企业,盯住了绿色生态农业,看好市场前景,与万物生签单,携手共赢。与29家企业签约,签单1.8亿。旗下注册有乌蒙万物生凤羽鸡等品牌,先后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并被评为云南省标准化示范养殖场、昭通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和昭通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024年实现销售网点铺设超过20个省及直辖市,销售收入过6亿并向证监会提出上市申请。全面投产后,全年可生产3840万瓶鸡肉酱和辣子鸡,可实现产值6个亿。
万物生公司董事长王艺璇介绍,2015年6月,由11位彝良返乡青年共同发起成立万物生,秉持一群人、一条心、一件事、一辈子的理念,带领群众创业致富2025年实现销售收入过10亿,力争成为彝良第一家农业上市企业。
该公司制定了5年发展计划:2021年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完成股份制改革,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以上。(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永刚 文/图)。
值得一提的是,该厂生产的鸡肉酱、辣子鸡以及所使用的配料花椒、生姜、辣子、菜籽油等,源自彝良,将辐射带动彝良15个乡镇生态土鸡林下养殖产业发展,让2万户7万人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2022年到2023年积极培育企业精神,力争主营业务收入翻番,分别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打造进入资本市场的基石。万物生食品厂自2019年11月建厂试运营以来,已经发展为云南目前规模较大、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活禽屠宰厂,采用全自动化流水线屠宰加超声波排酸,年生鲜土鸡加工产能可达1000万羽,每年销售生鲜土鸡400万只,可实现产值3.8亿元。招商大会当天,来自昆明、昭通、广州以及上海、北京、四川、贵州等地29家企业,盯住了绿色生态农业,看好市场前景,与万物生签单,携手共赢。
我们都是彝良儿女,有着一路的青春与热血,所以我们最该感恩的就是脚下这片土地。万物生公司董事长王艺璇介绍,2015年6月,由11位彝良返乡青年共同发起成立万物生,秉持一群人、一条心、一件事、一辈子的理念,带领群众创业致富。
通过5年的发展,该公司旗下拥有彝良县万物生养殖专业合作社、万物生山庄、彝良县景探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万物生屠宰厂、万物生深加工厂、广东山里农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昆明农特产品体验运营中心等实体,已带动2182户老百姓参与就业和脱贫。据了解,万物生主要从事土鸡养殖、屠宰深加工及农特产品销售。
旗下注册有乌蒙万物生凤羽鸡等品牌,先后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并被评为云南省标准化示范养殖场、昭通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和昭通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29家企业签约,签单1.8亿。